近日,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接受凤凰科技专访时表示,很担心目前的ofo损毁问题。戴威坦言,过高的损毁率对ofo的成本会有影响,ofo正在努力提高运维能力,寻找更科学的运维办法。
对于ofo而言,损毁率过高的问题一直被行业所诟病。
多方资料显示 ofo共享单车损毁率高居不下
由于ofo与普通的自行车无差异,没有GPS定位也没有智能锁,对用户行为难以形成有效约束,单车使用监管全靠用户自觉,损毁追责难度巨大,让大量心存侥幸心理的人肆意将ofo占为己有和人为破坏,导致ofo损坏率一直居高不下。
据观察,ofo大量的故障或损毁车辆集中在车牌损毁、机械锁卸载、加上私锁、车胎问题、缺失零部件等等问题上,由于ofo共享单车的结构性原因,损坏率问题一直成为ofo市场扩张中的剧痛。
2月28日,腾讯企鹅智酷发布的共享单车数据报告《解读摩拜ofo们的用户与未来》显示,“由于ofo单车初版不如摩拜单车结实,ofo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明显高于摩拜单车用户,达到39.3%”。而ofo早起投资机构投资人朱啸虎在曾向媒体透露,ofo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单处于官方失控状态。
高损毁率的背后还引发了用户行车的安全问题,因刹车失灵、轮胎没气、零部件受损引发的安全事故已经不少。特别是因为机械锁原因引发的未成年人骑行问题,让ofo成为众矢之的。3月23日上海一儿童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,自行解锁ofo骑行遇车祸身亡,引发了公众对ofo官方态度和产品质量的进一步质疑尖。
ofo的真实损失有多大?ofo官方一直以来也没有具体数字披露过。又或者因没有对ofo单车的在线管理能力,连ofo官方自身也不知道具体的单车损坏率有多高。
高损坏率+高速扩张 ofo面临巨额成本压力
高损坏率带来的成本压力和盈利问题,或许正在成为ofo官方难解的心头恨。
另外界不解的是,与高损毁率相伴的是ofo对成本近乎无节制的扩张投入。朱啸虎所说的三分之二单处被损毁或被免费使用,意味着ofo官方失去了营收的大头,那么光靠剩余三分之一的ofo单车能否实现ofo官方宣传的“实现盈利?”这里面涉及到共享单车的渗透率和耐用性。
据权威市场调研公司艾瑞咨询今天发布的《2017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》显示,今年2月20日至26日这一周,ofo的渗透率仅有6.7%,此渗透率是指全部ofo单车的使用渗透情况,如果剔除三分之二失去运营控制权的单车,ofo的有效渗透率会低得多。
ofo单车在如此低的渗透率基础上,要实现官方声明的4-6个月收回单车成本是个毫无现实基础的理想假设,三分之二的ofo单车没法对官方营收做出贡献,剩余的三分之一还面临着39.3%的损坏率,要实现盈利更是无从谈起。
融资被疑虚张声势 债权融资爆料ofo资金短缺
3月2日消息,ofo宣布完成D轮4.5亿美元D轮融资。本轮融资由DST领投,滴滴、中信产业基金、经纬中国、Coatue、Atomico、新华联集团等多家机构跟投。然而,根据投资方之一的新华联微信公众号消息显示,本轮募资资金并非4.5亿美元,而是“超过3亿美元”。引发外界对ofo实际融资额的质疑,随后ofo官方解释D轮融资包括股权和债券,4.5亿美元总额没有问题。
那么意味着ofo在D轮融资中,借贷了1亿美元左右的资金,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,ofo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,另外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。债权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决企业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,意味着股权融资所得资金已经无法支持ofo的快速扩张,也意味着投资人股权投资信心在下滑,希望以债代股降低投资风险,且极有可能是老投资方在启用债权投资。
2017年始,ofo遭遇的公众危机不断,是长期低质扩张发展状态下的问题集中爆发,外部的危机不断,内部的危机或许也在酝酿。此次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改口称对损毁率、成本控制表示担忧,或许是在为下一次危机的爆发做铺垫,就如乐视创始人的“坦诚”公开信拉开了乐视生态链的资金链危机。(来源;泡泡网 链接;http://www.pcpop.com/doc/3/3925/3925546.shtml)